为全面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动员全院教职工凝心聚力、迎难而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月26日在滨海校区会议室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学术院长孙武安、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刘尚励、副院长张琼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尚励主持,张琼就教学工作作专题部署。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品牌建设树旗帜
刘尚励强调,2025年是学校“申硕攻坚”关键年,要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聚焦“五个坚持”:1.党建引领:深化“红色循理 精工先锋”品牌建设,构建“理论学习+实践育人+文化传播”一体化体系;2.问题导向:对标评估指标,补足课程思政覆盖率不足、实践基地欠缺等短板;3.创新驱动:推动“经典诵读”“微电影创作”等教学模式数字化转型,打造“大思政课”示范案例;4.服务地方:依托温州民营经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区域特色思政实践平台;5.团队协作: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力争国家级、省级项目申报实现突破。
刘尚励在讲话中强调,全体教职工须深学笃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将宗教政策法规纳入常态化理论学习体系,通过构建“系统学习、实践强基、科研赋能”机制,推动党的宗教政策进课堂、进头脑。他要求教师严守政治红线,强化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在科研攻关中聚焦“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等方向,产出高水平理论成果,确保学术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随后,刘尚励带领全体教职工深入研讨《温州理工学院2025年工作思路》,明确学院将以“党建领引大提升、学科专业建设大优化、育人模式大创新、人才引育大突破、申硕大攻坚、服务地方大拓展、办学空间大改善、思想精神文化培育与国际化大推进、综合改革大保障”九大行动为总抓手,聚焦“申硕攻坚”核心目标,以“系统思维、协同发力、成果导向”为实施路径,全面推进学院内涵式发展。他要求全体教职工锚定任务清单,强化责任担当,尤其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交叉学科建设、“大思政课”数字化改革、温州民营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高地打造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确保九大行动落地见效,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教学改革提质效,过程管理创特色
张琼从“夯实过程管理”“打造特色品牌”两大维度部署教学工作。1.优化过程性评价体系:期末试卷增设案例分析题(占比≥30%),弱化机械记忆考察,强化理论思辨能力;推行“课堂手册”动态管理机制,要求教师每节课指导学生完成90%以上内容饱和度的记录,建立“首课示范—周抽查—学期预警”三级督导制度;构建“学习成果可视化”系统,将微视频、实践报告等纳入平时成绩(占比60%)。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问理·育魂之旅”思政品牌升级版,开展“经典著作研读营”与“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合本土企业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探索“课程思政+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路径。
三、科研攻坚破瓶颈,学科建设谋突破
孙武安从“科研提质”与“成果凝练”双线发力,提出三项核心任务。1.聚焦课题申报突破:省部级课题申报需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题,整合学院“经典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优势,组建跨学科团队联合攻关;国社科项目培育要注重“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提前一年开展预研,形成高质量选题论证报告。2.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实施“标志性成果倍增计划”,对主持国家级项目的团队给予专项奖励,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推动“经典诵读”教学改革成果转化。3.服务地方发展赋能:深化“智能建造”“现代服务等”学科交叉研究,联合地方政府申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项目;打造“温州民营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形成系列咨政报告。
四、总结动员聚合力,共绘发展新征程
刘尚励在总结中号召全体教职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迎评攻坚。他表示,学院将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发展,完善“过程考核+成果奖励”双轨制,为教师干事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呼唤新作为。全院教职工将以此次大会为起点,锚定迎评目标,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奋力开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郭永杭)